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论坛开幕式由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阮博教授主持,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赵庆寺教授致辞。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中央财经大学等30余所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聚焦以下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深刻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能够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赵付科教授强调,习近平文化思想凝结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前瞻思考和价值共识,系统阐发了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原则和中国方案,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叶海涛教授强调,在深入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过程中,必须妥善把握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质之间的内在联系,将二者进行有效对接。他进一步剖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揭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独特价值内涵和深远影响。
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伟从文化发展自主性规律、共生性规律以及时代性规律三个角度出发,强调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深化新时代文化建设规律的重要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教授、《思想理论战线》主编张明之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术语演进和知识生产进行了探讨。他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进程基于中国道路的新诠释,不仅延续了全球现代化潮流,还打破了西方中心论调,赋予了现代化进程崭新内涵。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本身就是世界文明史的全新知识生产体系,其以独具特色的术语表达与话语体系为世界文明进步生产了全新的现代化知识。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一玲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是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现代化发展进程状态的呈现。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价值体系。我们应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同时秉持大历史观、坚持文明互鉴观超越资本主义的文化霸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积极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构建。
北京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邱仁富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观可从价值理念、价值规范和价值特质三个向度中把握。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在汲取人类现代化价值资源的过程中,应坚决避免重蹈西方传统模式的覆辙,必须摒弃那些不合时宜、有碍发展的不良价值观念和范式,积极塑造更高层次的价值观。
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汪斌锋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时空语境,以马克思关于时间性的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引用马克思的经典著作,深入剖析了时间性与历史发展、社会变革之间的密切关系,进一步从多个维度探讨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结构。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书记邱杰指出,需要从三个维度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一是从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逻辑维度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阐明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二是从“第二个结合”“化学反应”的逻辑维度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阐述好根脉与魂脉的关系问题;三是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维度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阐释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
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德成教授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涵盖了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内涵,要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把握“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关系。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增福教授强调,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要对其哲学基础、关键环节及文化要求进行审思。通过确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哲学基础,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话语体系作为关键环节,深入阐释理论体系内在的总体性逻辑,确保理论表述的清晰性与内在逻辑的严密性。此外,他指出,我们还应深入挖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和独特文明意蕴,进一步提升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文化影响力。
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底蕴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科学》总编姜佑福强调,从现代化与现代性概念的辩证视角出发是准确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的关键所在。他以马克思的研究视角为切入点,指出正确把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涵亟须深入理解、总结经验、做好研究,系统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
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勇教授强调,探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命题,需要从横向维度出发,即分析中国式现代化所展现出的深远意蕴;同时,还需从纵向维度进行考量,即将中国式现代化置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广阔背景下进行审视。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还需要把握好四大关系。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金瑶梅教授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把握好中国式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具体国情、西方式现代化的关系。
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顺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国际传播的现状进行剖析,强调了营造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外部舆论环境的紧迫性,并对此进行了前瞻性的思考。他指出,在未来,学者们应积极在国际场合中阐释好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与各国现代化的辩证关系,减少国际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可能的误解误判。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洋教授通过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在数智时代中面临的困境,对数智化时代背景下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中国智慧进行了深入剖析与探讨。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赵恩国基于唯物史观的理论视角下,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围绕人类文明新形态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之间存在的相通性,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在方位上所展现出的高度、深度、广度。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修明圆通过深度剖析“国强必霸”的历史宿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超越,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在探寻近代大国兴衰规律过程中摒弃传统历史惯性思维的重要性。她指出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坚持历史自觉、制度自觉、文化自觉与行动自觉的基础上走和平发展道路,要在走出与传统大国轨迹不同的和平崛起之路的过程中重塑文明定律,实现对“国强必霸”逻辑的历史超越。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速继明教授以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为切入点,强调了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他聚焦新旧生产力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
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包炜杰在唯物史观的框架下,深入剖析了新质生产力在何种意义上与高质量发展内在契合,如何发展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以及为何需要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这三个核心命题,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路径。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龚剑老师围绕劳动过程的基本研究框架,深入分析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与生产理论、生产关系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现实价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进路
?。ㄒ唬┲谢褡逑执拿鹘ㄉ璞匦朐泄较执按笫导?/strong>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Ψ洞笱砜怂贾饕逖г河嘤窕ń淌谇康?,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必须坚持传承和创新的原则。中华民族作为现代中华民族文明的主体,不仅承载着现代的概念,更代表着深厚的历史内涵。同时,她还着重指出,传承并不意味着保守守旧,而应基于当今时代的实际需求,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现代转化,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在传承与创新中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亓光教授立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维度思考现代化的问题,进一步围绕文化主体性的生成机理、问题指向以及实践进路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他从历史、观念、实践三个维度系统深入地剖析了文化主体性的生成机理,指出了历史与时代两大核心问题的关键作用,并强调要进一步向世界提供文化的主体性的目的、方向和标准,加快文化主体性在实践层面的发展进程。
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陈弘路老师在大历史观视域下,分析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理解逻辑及建设路径,强调了透彻理解、深度把握和探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践过程的重要意义。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蒙古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李春晖教授基于对民族地域特色的考量,强调可以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理念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
?。ǘ┝⒆恪傲礁鼋岷稀苯ㄉ柚谢褡逑执拿?/strong>
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教授,以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为切入点,对厘清“两个结合”意识形态创新规律的条件性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他指出,“两个结合”并非简单相加,而是应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有机融入其中,从而构建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并进一步强调,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在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这是推动意识形态创新规律的重要途径。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政法学院院长刘林教授强调,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全新视域具体表现在文化形态、文化内涵、文化使命三个层面。并阐述了“两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刻关系,进一步指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将中华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念贯通起来、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准则融通起来。
?。ㄈ┙ㄉ柚谢褡逑执拿鞅匦朐銮课拿鹘涣骰ゼ?/strong>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主持工作)刘海泉副教授指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传播具有的必然性。在此基础上,他深入剖析了国际话语权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外传播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进一步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促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对外传播。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吕伟松强调,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话语体系的出场,旨在促进中国经验话语向世界共识话语的转变。该话语体系的建构不仅为人类文明演进提供新范式,也为中国国际形象塑造和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效能的阐释提供了新的话语支持。(供稿: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倩)